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11章(1 / 2)

</dt>

&emsp;&emsp;杨长江这货虽然干啥啥不行,吃啥啥不剩,但是他长得好看,嘴甜的跟抹了蜜似的,家庭条件在杨家堡也是数一数二的。

&emsp;&emsp;他妈还是杨家堡有名的碎嘴皮子,不过两天功夫,杨长江不顾“生命危险”,救了落水差点溺水身亡的知青李子晴的“英勇”事迹,就传的杨家堡人尽皆知。

&emsp;&emsp;就连附近几个村子里,不明真相的老少爷们提起杨长江都会竖起大拇指:“那是个见义勇为的好孩子,你说他以前有点儿不着调?啥啊,年轻孩儿不都那样吗?你年轻时也没少干不着调的事儿。”

&emsp;&emsp;安兰知道这事儿的后续后,笑的差点从椅子上滚下去。

&emsp;&emsp;杨正军是一脸后怕:“多亏我没下去救人,现在很多人都说大江得娶那个女知青呢。还说他俩在河里搂搂抱抱都亲上了……”

&emsp;&emsp;安兰一头黑线:“这没影的事,咋都说的跟真的似的?她们在河边看见啦?要么说人言可畏、三人成虎呢……你觉得我这新学的成语咋样?”

&emsp;&emsp;杨正军很配合的鼓掌:“确实不错,用在这里再合适不过了。”

&emsp;&emsp;安兰松了一口气,装文盲也不容易啊,时时刻刻都得提心吊胆,就怕哪句话说的太有水平了。

&emsp;&emsp;好在她聪明,找借口说自己文化水平太有限,闲了就会跟隔壁柜台高中毕业的王晓露学初中语文。

&emsp;&emsp;安兰在供销社日子过得悠闲又充实,别看她们只是个服务行业。但现在的服务行业跟后世的服务行业不一样,现在的售货员个个都傲气的很。

&emsp;&emsp;来买东西问东问西,你问十句,她们都不定回你一句。她们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,问那么多干什么?你到底买不买?就这,爱要就要,不要拉倒。

&emsp;&emsp;女职工工作之余都喜欢织毛衣,其实也不光是供销社的女职工,全国很多单位工厂的女职工都爱织毛衣。

&emsp;&emsp;就像她大姑夏国英,一年四季都在织毛衣,不光给她们一家老小织,就连安兰他们一家都穿过夏国英织的毛衣。夏国英织出来的毛衣,比买的羊毛衫都舒服。

&emsp;&emsp;安兰别看刺绣越练越好,但织毛衣她许是没那个天赋,她学来学去都学不会,倒是用钩针钩毛衣、坎肩、帽子等她学的还挺好。

&emsp;&emsp;于是别人织毛衣时,她就拿着钩针钩帽子围巾和坎肩。她还会钩各种好看的头花,放在供销社卖出去还能赚个零花钱。

&emsp;&emsp;后来夏大姑领着她找到一家藏在小巷子里的老绣坊。王大娘她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做刺绣生意的,门路很广,别看家里破院子不咋地,但是关于刺绣的各种材料都齐全。

&emsp;&emsp;她还回收绣图,安兰正挑选绣线时,有人来卖绣图。她的绣图打开,绣的手艺在安兰看来太太太差强人意了,但就那样的一副绣图卖了两百块。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